共享菜園”漸受追捧
2022-05-05 來自: 安徽文宜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269
近日,不少人還在為買菜奔波的時候,無錫不少地方悄然推出“共享菜園”,引起人們的關注。“共享菜園”由經營方提供土地、技術幫助,城市居民承擔產品種植的部分責任,并獲取土地出產的農產品。在借助共享模式搭建城市與農村之間經濟橋梁的同時,這種方式有望成為無錫休閑農業的新時尚。
聞一聞田園的芬芳
“客服‘小管家’今天在群里發出了種植參考清單,包括番茄、黃瓜、長豆等多個品種。”昨天,惠山區居民張劍收到了種植計劃微信推送。為回歸自然,享受親子時光,也為了讓新鮮蔬菜從此再不缺席。3天前,他參加一個“共享菜園”計劃,認養了一塊約20平方米大的菜田,“收獲親手種植的蔬菜,帶孩子體驗春耕秋收,體驗自然味道,一舉多得。”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孩子時,6歲的女兒開心地歡呼了起來。張劍表示,近段時間在家里待了很久,他答應女兒今后每周要帶她到菜園去一次,踩一踩松軟的土地,聞一聞田園的芬芳,在四季的變幻中讓孩子們完成對土地、自然、四時、節氣的認知。
據了解,這個“共享菜園”占地30畝,分成眾多小塊向社會開放,每10平方米可種植1-2種蔬菜。參與的市民,除了有菜園的編號,還可給菜園取個自己喜歡的名字,如果有事來不了,還可以委托管理方收費托管。
選擇半托管服務的市民,可不定期來私人菜園播種、育苗、施肥、澆水、除草、搭架、掛黏蟲板。如果選擇全托管服務,市民則不用操心所有農事操作。收獲時,市民可獲得認養菜園里產出的所有蔬菜產品。同時,有多年種植經驗的團隊為市民提供技術指導。
以10平方米菜園為例,理論上植株間隔50厘米,可種植36株,番茄按5斤/株計,36株可產出180斤番茄。待收獲之后,還可以種植新一輪蔬菜。
手里有地,心中不慌
“30平方米的菜園分成4塊,種了韭菜、豌豆苗、青菜和蘿卜。”王今筱在雪浪認領了一塊菜園。這兩天等有空,就會去菜園里收菜。前幾天,她父親已經去自行采摘了幾十斤菜,分給了周邊的朋友,不需要到市場去買菜。王今筱對田間勞作非常感興趣,前些年還去日本學了課程。
2020年冬天,從北京來到無錫的王今筱,認領了一個30平方米的小菜園,每年租金1800元,有農人指導種植,也可以自己隨意種植各種蔬菜。她種過胡蘿卜和生菜,一小塊地里,胡蘿卜長了七八十根,用來和朋友們分享。前段時間,生菜也大豐收,她和朋友們一起在田園的大灶上煮了鍋鵝湯,配上生菜,美味極了。受她影響,身邊兩個朋友也都認領了菜園,搭伙勞作,輪流前往澆水,一起享受豐收的喜悅。
王今筱對綠色種植有濃厚的興趣,她想告訴孩子們,菜是如何來的,配合不同節氣,一起感受自然的變幻。王今筱表示,身邊一些孩子在與土地的接觸后,他們的性格更開朗了,也學會了融入集體、互相配合,甚至個別孩子皮膚過敏的問題也得到了改善。更讓她家的蔬菜供應有了“手里有地,心中不慌”的從容感,很多朋友都十分羨慕她。
經營一家外貿公司的高女士同樣也對田地有著相當的興趣,她在惠山區陽山腳下承包了幾畝地,經常會去那里勞作。穿上布衣襯衫,帶上遮陽的布帽,親手澆水、拔草,從企業老總當回農民的感覺,讓她倍感放松。最近,她又購入了不少瓜果苗,準備種植。這些種子價值不菲,但種植容易,品種也很新奇,經常有當地阿婆到她的地里,要幾個瓜嘗嘗鮮。上個周末,她剛帶著一幫朋友到地里收獲了香椿、大蒜葉和菜苔。大家趁著春天,一起在地里修了枝,采各種田頭的果子吃,呼吸鄉野的新鮮空氣。有了土地,實現了蔬菜自由和水果自由,不少朋友受她影響,也開始享受種植樂趣,從她家的田埂邊帶了不少果苗回家,種到露臺上,放在園子里,期待著收獲。
“共享菜園”漸受追捧
“今天上午就預約了10多波人,想要來看看地。”雪浪一家“共享菜園”的管理者羅玉軍表示,他們園里的田地很搶手,現在只剩下了3畝左右。目前,有300多戶家庭在這里享受農場生活,每戶菜園的面積從20平方米至100多平方米不等。來這里認購田地的市民,有的是追求綠色安全食材的家庭,有的是進城老人對土地有著強烈的依戀,而年輕人和中年人則是在農田里享受農耕文化和對孩子進行自然教育。一些老年人,有大把的空閑時間,甚至從惠山和東亭等地趕來,每天在地里忙一陣,生活很有規律,也結識了許多有著相同興趣愛好的朋友。一些家庭在這里實現了蔬菜自由,基本不需要去市場購買。
“摘完這些豆苗,菜園里除了油菜花,只剩下了點青菜苔。”市民劉窮一直對農業生產非常感興趣,她幫著朋友在梅園附近打理若干畝農田。昨天,她告訴記者:“之前想搞共享菜園時,我發起了,但感興趣的人不多,最近,不少人都開始重提此事,要好好籌劃一下。”
“我有個朋友16天沒出家門,蔬菜供應全靠院子里的產出,居然也支撐下來了。”劉窮說。此前,英國有個工程師成功在一個小鎮里種植各類蔬菜,把小鎮打造成為網紅打卡地。蘇州有家物業,也嘗試在小區里種植蔬菜。“他們把小區里產生的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變成肥料,在綠化帶進行種植,而且不需要殺蟲劑和除草劑。”劉窮表示,減少了垃圾產量,為城市減排,也有蔬菜產出,這個方法值得嘗試。
業內人士表示,不少居民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方式,大眾的消費需求趨于更加多元、新奇,作為“試驗田”,租一塊菜園,遠離城市喧囂、放下電子設備,一鋤一鏟,踏踏實實地耕耘,探索自然、播種希望,“共享菜園”有越來越受到市民青睞的趨勢。(晚報記者 黃孝萍、黃振/文 受訪者供圖)